“雙減”推出后,部分補課機構和補課老師為了生存轉入了地下,甚至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干起了“家政”。通過推出高端家政服務,變向實現了補課收費的目的。這種高端家政可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的了的,動輒每月數萬元的收費,瞬間又把孩子之間拉開了差距。
但是,這種家政服務并不受法律保護,雙方簽訂的用工合同并非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典型的陰陽合同。所以出現了下面這個事件,王女士(化名)是一位補課老師,通過某機構的介紹到孫女士(化名)家中為其孩子進行課外輔導,每月收費2萬元,先補課后收費。通過一個月的補習,孫女士的孩子成績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于是孫女士拒絕支付“家政費用”,補課機構也因此拖欠了王女士的補習費。一氣之下,王女士將孫女士告上了法院,案件正在受理過程中,具體的結果還要等待法庭判決。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正常的家政合同,出現了勞務糾紛是可以通過仲裁或法院進行解決的,但是本案例中的合同并非是一般的家政合同,而是借著高端家政的名義,進行補課的勞務合同。雙方簽訂的用工合同沒有真實地反映雙方的意思,所以合同沒有任何的約束力。重要的是,在雙減如此嚴厲的情況下,課外補習已經被明令禁止,這種違規的合同能否受到法律保護還有待商榷,雖然王女士付出了勞動理應得到回報,但法律保護的就是合法的交易行為。這種通過陰陽合同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即使能夠得到支持,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最后,小編想說,雙減的目的是為了教育的公平,而通過高端家政服務來打破這種公平的行為是明顯違背國家政策導向的。司法實踐中必然會對這種行為進行有效遏制,教育公平需要行政部門、司法部門的有機配合才能夠真正的實現。
轉自《騰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