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一名95后女孩馮女士,轉行成為一名家政私廚。在此之前,她從事工程造價工作4年多,還考取了多個專業證書。但因為上一份工作“經常加班,連續熬夜”,身體健康還出現問題后辭職。在馮女士看來,現在的工作收入較之前差不多,時間還自由。(據10月25日九派新聞)

在傳統的就業觀念中,考上大學的人,似乎一定會從事一份“白領”工作,尤其放棄造價工程師這種體面的職業,轉行成為每天和柴米油鹽打交道的廚師,更是令不少人難以理解。所以,當一名年紀輕輕、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從光鮮亮麗的“白領”變成一名“藍領”,難免也會有網友覺得意外。
不過,不被理解并不意味著馮女士的選擇是錯誤的。相反,她能在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后,放棄造價工程師的工作,選擇成為一名家政私廚創業者,其實也體現了年輕人對職業偏見的突破和勇敢探索。而且,馮女士父親也是一名廚師,她從小耳濡目染,可見,她在創業時選擇餐飲行業并非毫無計劃的一時沖動。
而且馮女士的選擇也并非只為了逃離加班,徹底躺平。在創業時期,她也在準備行業證書考試,為以后的工作增加更多可能。
實際上,像馮女士這樣敢于打破職業偏見的年輕人不在少數。95后女生放棄設計院工作轉行當保安、?粕嬉u讀研后又送外賣、名校畢業生成為房產中介……每每出現這種轉變,都會引發不少討論。
職業的本質是勞動,不應被學歷、性別和偏見所桎梏,踏踏實實做一些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是個人的選擇,并不丟人,也理應被尊重。
轉自《極目新聞》 |